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从“悬浮议会”看英国选举

赵俊杰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0年06月15日 16:45

2010年5月9日,英国三大政党频繁接触,为大选出现“无多数议会”后如何组阁问题展开磋商和争夺,努力为本党争取有利地位

  2010年5月,引人瞩目的英国议会大选尘埃落定,也些看点和思考,那就是从“悬浮议会”的出现,我们将如何看待英国的选举制度?当今英国的选举制度有何特点?英国未来的政治改革将走向何方?

大选选出“悬浮议会”

  “悬浮议会”(HungParliament)是英国的一个政治术语,意指在英国下议院选举中没有一个政党赢得总计650个席位中的半数以上席位(326个),结果出现“无多数议会”局面,按照英国相关法律和惯例,最终只能组成一个多党联合政府。多党联合组阁的情况,在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很常见,如德国联盟党与自民党组成的新一届政府,意大利力量党、全国联盟和北方联盟组成的中右联盟政府等。但在英国,由于选举制度有别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大陆国家,长期以来英国政府一直是由占据下议院大多数席位的保守党或工党轮替掌权,出现联合政府的情况罕见。上一次的联合政府出现于1974年,当时的保守党和工党在议会选举中均未能获得多数席位,出现了“悬浮议会”,结果工党成立了少数党政府,仅仅维持了半年多时间。

  本次英国大选从各政党拉开竞选序幕开始,到保守党与自民党最终组成联合政府,始终呈现三党鼎足、难分伯仲的复杂选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外界普遍认为主要是受几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英国经济和社会问题凸显,任何政党或领袖面对目前的困境都很难开出治国“良方”,各阶层选民的政治期待值普遍不高;二是工党执政13年,虽在经济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政治和外交领域不断曝光“情报门”、“献金门”及“报销门”等丑闻,布朗在选举的关键时刻又出现“麦克风门”,遭致不少选民的反感,加之对工党产生的“视觉疲劳”,工党败选在所难免;三是保守党和自民党的领导人虽有年轻的资本,但却缺少从政的经验,这两党和工党一样也存在“补贴门”、“捐款门”、“酗酒门”等丑闻,使不少选民感到失望;四是本次大选在英国选举历史上首次采用电视辩论的形式,让三党的候选人同台进行“政治秀”,的确收到出人意料的结果,那就是自民党领导人克莱格更加擅于“作秀”,作为一匹政坛“黑马”脱颖而出,分散了英国两大传统政党的选票,在相当程度上左右了英国大选的局面。

  上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本届英国大选选出了一个少见的“悬浮议会”:保守党、工党和自民党在议会下院分别获得307席、258席和57席,其他小党共获得28席,没有一个政党的席位数过半,这就意味着本届英国议会不存在一个有绝对控制权的党派。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保守党和自民党最终组成了新一届英国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出任首相,自民党党魁克莱格出任副首相。

当今英国选举制度的特点

  出现少见的“悬浮议会”,同当今英国的选举制度有直接的关系。英国是较早实行普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从1832年的选举改革法到1969年的选举改革法,英国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确立了其现代选举制度的核心原则,那就是“自由、平等、普选”或“一人一票、一票一价”。今天我们所谈的英国大选,实际上是指英国下议院原则上每5年举行的一次议会选举,由于下议院掌握着国家最终的立法权,而在下议院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将成为执政党,该党领袖自动成为政府内阁首相,因此,下议院的选举通常被称为英国大选。

  英国选举制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行直接选举制,即由选民本着自愿投票原则,直接选举下议院议员。目前英国下议院共有650个议席,全国共分为650个选区,每个选区平均拥有5万居民。英国在选区划分上,实行“小选区制”,即全国650个选区中,每个选区只选出1名议员,选民投票时一人一票。在选票统计上,英国实行“简单多数当选制”,即每个小选区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为该选区的下议院议员,哪怕他的得票数只比排在第二位的候选人多一票。在选举过程中,各个小选区的候选人提名,采取政党提名、社团和公民提名两种方式,政党提名的候选人往往占有优势,因为他们的竞选班子既有经验也有实力,而社团和公民提名的候选人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获胜。

  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选举时通常采用比例代表制,即政党在全国大选中的得票比例,最终与其在议会所获席位的比例相等同。相反,由于英国实行简单多数制,即使当今英国三大政党在全国大选中获得相近的得票率,也难以在下议院赢得数量差不多的席位。英国最近几次大选出现的结果足以说明简单多数当选制的这种特点。2001年6月的英国大选,工党在全国获得41%的总选票,在下议院占有412个席位,而保守党和自民党共获得50%的总选票,在下议院只占有218个席位,从绝对值来看让人难以思议。2005年大选同样如此,工党只比保守党高出3.6%的普选选票,但工党在下议院赢得356个席位,保守党只获得198个席位,自民党获得普选选票的22%,只获得62个席位。

  当然,英国的简单多数制是英国特有的宪政制度和传统理念造成的。这种选举制度注重稳定性和延续性,简单易行,节约成本和时间,政府与议会、议员与选民有直接关联性,能提高决策和工作效率,并可阻止较小的极端主义党派进入议会。

未来的政治改革走向

  英国保守党与自民党联合组阁后,为巩固其执政的基础,让更多的选民感知新政府的施政理念和变革决心,于2010年5月19日公布了一个政治改革方案,按英国副首相克莱格的话说,这份政改方案将掀起英国200年来意义最为深远的“权力革命”。改革的内容涉及几个方面:其一,中央政府分散对社会的管理权。新政府认为工党连续执政13年,在管理社会方面声称“社会变革必须由中央强制推动”,逐渐形成一个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导致政府权力过大,必须通过改革来分散中央政府权力,在社会管理方面给予公民团体更大发言权。其二,重新调整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让公民管理国家,而不是让政府成为公民的“保姆”。新政府认为,工党执政时设立了一整套司法行政管理机构和监控系统,耗费巨资推行身份证制度和新一代“生物计量”护照,在公共场所加装了数以万计的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且控制个人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信息,这些做法既抑制了公民的个人自由,又引起公众的不满,新政府将改革或放弃相关的监视公民的法规。其三,政治制度方面,新政府主张英国上议院(贵族院)议员今后将全部经选举产生,下议院选举制度是否改革将举行全民公决。针对简单多数当选制,改革方案建议下议院议员候选人须赢得所在小选区至少50%选票方能当选。针对近年来英国政坛不断曝出的“腐败门”丑闻,新政府将推行“权力收回”制度,选民只需征集上万个请愿签名,就能要求议会罢免犯错议员。建议把每届议会任期固定为5年,通过立法规定对政府不信任动议至少须要55%的下议院议员支持才能通过,旨在阻止大党出于自身利益迫使下议院提前解散、重新选举。

  英国新政府这些政改主张能否顺利施行还不能确定,因为涉及面广,不但引起下台的工党强烈反对,也会遭致执政党内部保守利益集团的质疑。即便能顺利实行,改革的绩效如何也难以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今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面临困境,不改革就难以脱困,但改革又会触及各阶层的根本利益和英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搞不好还会引发社会的激烈动荡。面对这些困境和难题,联合政府的执政基础并不稳固,施政理念并不一致,要想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编 辑: 谢先红
责 编: 苏大城

相关文章